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刊文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中央部委公布“三公消费”,社会舆论压力目前逐渐转向各部门消费的细节。有评论指,公布“三公消费”并不能只停留在“晒账单”的阶段,而是必须进行审计,质问高消费的原因、判断是否有浪费或违规的行为,进而取得社会监督的作用。 文章摘编如下: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中央部委公布“三公消费”,社会舆论压力目前逐渐转向各部门消费的细节。一些三公消费总额低、但“人均三公”却惊人的部门,遭媒体曝光。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下达了指令,要求98个中央部委在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公开2010年“三公经费”的决算支出,以及2011年的预算支出。 尽管面对极大的舆论压力,直到本周仅有55个部门揭开了它们“三公消费”的神秘面纱,但还有超过四成仍然无声无息。至今,国务院所规定的公布期限已经超过三个星期。 随着社会逐步深入讨论“三公消费”,中国媒体发现,“三公”总额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总开支低的部委,未必人均也少。 以国务院扶贫办为例,它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总数仅144万9400元(人民币,下同,约27万2523新元),但以它134名在职人员为基数计算,去年它的“人均三公”却是1万零816元,是目前公布“人均三公”的部门中最高的。不仅如此,扶贫办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还是进一步提高3万3500元,达到148万2900元。 在55个部门当中,对外公开在职员工数字的只有八个,除了扶贫办之外,国家统计局的“人均三公”是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5093元,中科院4610元,中国气象局3335元、农业部2500元,交通部1940元,卫生部则区区476元。 须审计“三公消费” 也有评论指,公布“三公消费”并不能只停留在“晒账单”的阶段,而是必须进行审计,质问高消费的原因、判断是否有浪费或违规的行为,进而取得社会监督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本周二(19日)公布的“三公经费”,总计只有152万元,是目前已公布的部委中花钱最少的一个。其中,公务接待费更是从去年的15万元降到了今年的3万元。这立刻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数字,怀疑数据有问题,或红十字会公务接待费有其他来源。 中国许多部门在财政拨款之外还有行政收费,以及各种不纳入财政预算的“小金库”,舆论怀疑这可能是“三公消费”的重要来源。 但是,红十字会总会负责人回答《南方都市报》记者询问时表示,公务接待费骤降并非红总会所为,而是财政部就只批复了这么多。 另外,工信部、中国残联、国土资源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海洋局前天也公开了“三公经费”。 国家广电总局昨天则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2010年广电总局本级及所属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实际支出8676万5000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最高,达4553万4700元。 地方政府方面,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去年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11亿300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费用1亿3000万元,公务接待费900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亿1000万元,包括购置费3亿3000万元,运行维护费5亿8000万元。 北京市也承诺,市政府各部门的“三公消费”将在8月中旬向社会公开。 何谓“三公消费”? 在中国,“三公消费”指的是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购置及运行公务车、进行公务招待所产生的消费。由于“三公消费”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据信消费额庞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中国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公布“人均三公”的八部委是:国务院扶贫办1万零816元、国家统计局5353元、国家知识产权局5093元、中科院4610元、中国气象局3335元、农业部2500元、交通部1940元、卫生部476元。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