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6日,就在诺贝尔奖颁发的前几天,饶毅写下了《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工作》,列出了21项他认为应当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7年过去了,除了2005年,每年都有被饶毅预测到的工作获奖。2008年10月5日,饶毅在科学网发表《美妙的生物荧光分子与好奇的生物化学家》,详细介绍了钱永健等人的工作,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堪称科普杰作。3天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果然公布,2008年化学奖颁发给钱永健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饶毅之所以拿诺贝尔奖来频频说事儿,是想向青年学子和科技管理者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不要迷恋诸如影响因子、引用次数之类的外界标准,科研评价的尺子只存在于科学家的脑子里。在长期严格的学术训练基础上下苦功夫读论文才是判断一位科学家、一项研究成果乃至评审各类奖项的唯一正确途径。布卢姆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曾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同时还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的创始人。《教育目标分类手册》最早发表于1956年,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将教育分为六个目标,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个理论后来有所更新,但是评价的能力仍然是学习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评价只能建立在对科学的理解之上,在对一项研究、一位科学家乃至诺贝尔奖进行评审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对科学的理解。”饶毅说。“引文分析只能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个庞大机构的泛泛评估、对一本期刊的泛泛评估和对一般科学家受欢迎程度的大体估计。”饶毅说,如果把引文分析用来评价一项具体的研究、一位具体的科学家乃至诺贝尔奖,将不但是无用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具体说来,如果管理者仅仅依靠引文分析来评估,那么外行就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了解了科研成果的水平,并在这种错误的幻觉上作出判断;对引文分析的过度依赖会助长一些人偷懒的倾向,以外行评议代替同行评议;同时增加科研人员向某些表面看起来光鲜的期刊投稿的压力;助长计算引文次数而不是评估研究的长远影响的倾向。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