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2006年4月17日晨,北京遭遇严重的沙尘天气,早出的人们发现地面被一层黄土覆盖。牛光摄 2006年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发布了历时4年编制、九易其稿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该报告的发布,表明我国政府对气候突变这个全球性问题的警惕性提高,尤其是对气候变暖的警惕性提高。 该报告预测,在未来百年中,气候变暖将是我国气候变化的主线。而气候变暖速度太快,有可能导致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加快。中国作为一个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如何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是中国气象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为此,记者专访了该报告编写委员会专家组5位领衔专家之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林而达。 百年一遇的重庆大旱今后有可能二三十年一遇 记者:2006年我国遭遇了很多气象事件,这其中您比较关注的是哪一些? 林而达:我最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06年我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比往年同期偏高1℃,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二是意外地发生了数起极端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每年都会有,但2006年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重庆的干旱和超强台风桑美。重庆、四川遭遇历史罕见的高温伏旱,重庆连续40多天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这是百年不遇的;席卷浙江和福建的超强台风桑美,也是百年不遇。 除此之外,还有宁夏等干旱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山东局部地区秋天出现干旱等。 记者: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林而达:中国气象局估计,川渝旱灾的损失在150亿元左右,超强台风桑美造成的损失也有1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涝造成的损失是1600亿元,因此可以说,2006年是1998年以来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年。 记者:在您看来,出现这些异常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林而达:许多专家都倾向于认为,去年的一些极端气候事件与长期的气候变暖有关。 对于重庆的干旱,后来我们应用英国哈雷德(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发展的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模拟中国的区域气候,得出的结论发现,在未来的数十年间,重庆及其附近地方有异常增温变暖的趋势,变暖变干的现象可能在今后会更频繁地发生,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有专家预测,重庆2006年遭遇的大旱在今后可能会更加频繁出现,不再百年一遇,而可能二三十年一遇。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的预测,但足以让我们警惕。 对于超强台风桑美登陆,很多专家也认为与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变化有关系。 记者:但学术界对于是不是气候变暖导致出现这些气象事件,仍存在许多争议? 林而达:确实,现在还难以准确界定极端气候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但我们从大量极端气候事件案例中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变暖及其后果在频繁产生。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20年全球变暖是造成气候急剧变化非常主要的原因。 记者:也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并不可怕,中国历史上曾出现黄河流域产竹子的现象,北京等纬度较高地区也出土了远古时期的大象骨骸,这表明,历史上地球曾经变暖得很厉害。 林而达: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但那是很缓慢的变化,可能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气候变迁。目前问题的关键不单单在于气候变化了多少,而且还在于气候变化的速度。在过去的100年里,我国气温升高了0.6℃,东北最近50年升高了1.1℃。据估测,在未来100年,全国还可能比现在增加2℃~4℃多。现在地球在过去100年增温不到1℃就灾害频繁,未来将会怎样?如果数万年以后北京地区出现成群大象不足为奇,但100年以后就出现了很快的升温,那这个过程中气候的急剧变化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