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00年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年度评估方案》的通知 科发政字〔2000〕0486号 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 根据《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评价指导意见〉的通知》(科发政字〔2000〕0129号)精神,院将委托院评估中心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各法人单位进行2000年度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此次评价结果与2001年各试点单位的经费预算调整挂钩,依据2000年度评价中目标完成度评价和“三性”贡献评价两维评价结果,对评价好的研究所增加创新工程经费支持强度,对评价差的研究所做适度资源调整。为了使2000年度评价工作做到严格、公正、公开,现将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2000年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年度评估方案》印发各被评单位,请各被评单位积极配合院评估中心做好此次评价工作。 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2000年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年度评估方案 2000年10月 一、指标体系结构 以目标完成度指标和三性贡献指标的相关性为最终判断评价结果的依据。 二、科技目标完成度 (一)科技目标评估方法 为定性评估,采用同行专家评议方式。 专家组的组成采用两种方式: *对于任务书研究方向较为集中的单位,评估专家组由5-7名专家构成。 *采用分类方式,将相近学科研究方向的科技目标做适当的分类,对每一类的科技目标由3-5名专家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相应科技目标的最后评估结果。 (二)科技目标评估的内容 1.专家针对任务书中每项科技目标分别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结构(单项科技目标)。 主耍分为两大部分: (1)科技目标完成度的评估。 (2)研究工作的贡献。 本项指标按不同学科分类进行评估,分类单元为任务书中的研究方向及科技目标。由各单位根据任务书申损各项科技目标的所属类型。 学科分类为3大类,评估侧重点不同,包括对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原始性科学创新)、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创造经济效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3)与军工相关的科技目标,拟由院军工办负贡组织评估。具体办法由军工办确定。 3.具体指标说明: (1)指标1。总体评价:对被评科技目标的总的评估,强调总体上、概括性地评估。本指标决定该项工作的评分等级,因而极重最大; (2)指标2.1。研究工作贡献度-1(基础研究类工作填此项): 研究工作的创新程度:在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里的贡献--强调原始性科学创新和国际地 位。 (3)指标2.2。研究工作贡献度-2(高技术类研究工作填此项): 研究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强调战略性和创造高经济效益。 (4)指标2.3。研究工作贡献度-3(资环类研究工作填此项): 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及意义以及在社会公益性事业中的贡献——强调对社会长远发展、全面进步的影响和意义。 (5)指标3。学科影响:研究工作对本学科后续发展的影响,对学科未来长远发展的贡献,有无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或者新生长点——强调潜在的方向和突破。 注:此项指标的分值在本次年度评估中不进入总记分,作为阶段评估等的参考数据。 (6)指标4。研究工作对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依据任务书对本目标的规定,考察该目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完成情况。 (7)对本项评佑的其他意见:作为开放题,收集同行评议专家对本项科技目标的设立、科研工作的状况、国际国内比较等方面的意见。 (三)科技目标评佑的算分办法。 (1)各单项科技目标等权重。单项科技目标分值为:科技目标完成度分值/N(N代表被评单位“任务书”目标数)。 (2)以指标1(总体评价)为确定评分等级的指标,其余指标作为等级内调整指标。 三、管理目标完成度 管理目标完成度的各项指标为院政策性指标,部分指标的解释权为相关局;各项指标考核均为达标记分法。 (一) 队伍结构(12分) 队伍结构类指标的解释权为人教局。 表-1. 队伍结构 说明: 1.指标5。平均年龄≤40岁: .指进入创新工程固定人员的乎均年龄。 .进入创新工程的首年度,考核全体固定人员的达标情况。 .其他年度:若已达标,考核新进入基地固定人员的达标情况。 .院政策文件下达前进入创新试点的单位(以正式批复件为准),以任务书为计算依据。 2.指标6。45岁以下研究员比倒≥50% .研究员指进入创新工程的研究员岗位聘任者。 3.指标7。管理岗位比倒≤7% .以进入创新工程的固定人员(以下简称固定人员)总数为计算基数。 .若任务书中对管理人员数有特别规定,以任务书为准。 4.指标8。流动与固定人员比例≥100% .流动人员包括研究生、博士后和客座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按人月计算)。 5.指标9。固定人员更新率≥5% .进入创新工程首年度视为达标。 6.指标10。外聘人员完成率≥80% .20%外聘岗位的完成率达到80%为达标。 (二)经费结构(13分) 表-2.经费结构 说明: 1.指标11。院拨经费与对外争取经费比 .对外争取经费指:以进入创新工程人员为主争取到的非创新经费。进入创新工程人员包括固定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 .比例:以各单位的任务书规定为准,未明确规定的以院对各学科类的规定为准。分基础研究类、高科技类和资源环境类。 2.指标12。创新专项经费使用率 .当年度创新工程专项经费的实际支出与年度实际拨款之比。 3.指标13。进入创新回定人勇人均经费强度 .经费基数为:创新经费+对外争取经费+基地事业费 (三)制度建设(15分) 表-3.制度建设 说明:指标14、15、16、17 .指标14、15和16的解释权为人教局,指标17的解释权为高企局。 .评估时由各相关局捉供评价结果。 四、领域前沿部署 表-4.领蛾前沿部署分指标 说明: 1.领域前沿部暑的各指标均采用达标法计算。 2.各指标取值方法 .指标18。领域前沿部署的经费投入:以数据模板的表15-1各项目经费之和为分子计算达标值。 .指标19。领域前沿部署的入勇投入:以数据模板的表15-1各项目的固定人员之和为分子计算达标值。 .指标20。领域前沿部署质量:领域前沿部暑的评估由评估专家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材料对部署的质量进行判断,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五、创新文化建设 表-5.创新文化建设分指标 说明:指标21、22、23着重评价院党组提出的创新文化建设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指标21。重视园区建设、工作环境良好宜人,体现文化特征的形象标识鲜明。评价时注重可视层次。 .指标22。制度建设与创新及运行机制完善程度。评价时注重制度层次。 .指标23。价值观念与本单位战略目标取向一致,有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有利于创新的思想氛围。评价时注重精神层次。由于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而长期的过程。 以上三项指标的权重将随时间的进展而变化。园区环境形象设计与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有利于实现本单位价值目标的文化精神氛围。因此,将来的高分值将逐渐向指标23倾斜。 指标21、22、23的解释权为院精神文明办(办事机构设在京区党委),评估时由院精神文明办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方式进行,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六、导向指标 (一) 指标结构 1.指标结构 2.计算原则 .导向指标各项按设定值记分,不封顶。 3.指标的开放性 (1)开放性特例申报 考虑到各学科、各单位的特殊性,各导向分指标类设定为开放式,各单位可按导向指标分类及相应档次上报未列入指标系列的重大特例。 (2)开放性特例的评估 开放性特例的评估另行规定。 (二)承担战略性科技任务(指标24) 1 分档标准 .军口类项目:以项目年度经费额度为分档标准, 1档:单项年度经费1000万元以上 2档:单项年度经费500万元以上 .民口类项目:以项目级别为分档标准 1档:国家重大项目1级,主持; 2档:国家重大项目1级,主要参加;国家重大项目2级,主持。 国家重大项目指,基金重大、(计委)国家攻关、863、973、921、攀登;基金重点主持相当于基金重大2级 (三) 高质量科学论文(指标25) 1.数据统计范围:SCI—1区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2.计算方法:分学科,按各学科的平均影响因子计算。 3.分学科的影响因子由院情报中心提供。 (四) 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指标26) 1.数据统计范围:国际会议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2.分档标准:1档—1级学科国际会议大会报告 2档—1级学科国际会议分会特邀报告,2级学科重要国际会议大会报告 3.认可:进入统计的国际会议的认可,由科技目标的专家评估组根据上报材料确定,评估中心提供ISTP(国际会议论文索引)作为专家评估的参考。 (五)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1.成果转化(指标27) .数据统计依据:技术转让合同 .分档标准:1档—单项转让1000万元以上 2档-单项转让300万元以上 2.企业孵化(指标28) .数据统计依据:资产总额(上市公司以总市值计算)、净资产和利润总额 .分档标准:1档—单个企业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并净资产5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1000万元以上(1档:3分) 2档—单个企业资产总额3000万元以上,并净资产10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300万元以上(2档:0.5分) 3.重大咨询(指标29) .数据统计依据:采纳或实质性批示 .分档标准:1档—政治局常委批示 2档—中央部委采纳 4. 优秀实验室(指标30) .数据统计范围:国家计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分部门实验室评估"的优秀实验室 .分值标准:每个实验室1分 5.发明专利(指标31) .数据统计范围: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数 .分档标准:1档—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数达到和超过30项。 2档: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数达到和超过10项,不足30项。 (六)人才培养(指标32) .数据统计范围: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分档标准:1档—首席科学家(例如:超级863的首席科学家,973项目主持人,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攻关的总负责人等) 2档—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七)重要奖励(指标33) .国家级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分档标准:1档—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一等奖、特等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每人次5分) 2档—国家二等奖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