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最近在南京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前沿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进行了中期评估。评估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首席科学家戎嘉余院士所作的项目前两年工作总结和项目后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以及8个课题负责人的报告,并审议了项目课题组提供的有关评估材料。专家组对该项目在两年中取得的突出成绩、项目专家组和首席科学家发挥的重要学术导向作用和组织领导作用及对该项目后3年的计划总体目标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 该项目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个主要承担单位外,还联合了北京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及几位正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并已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专家加入到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中来。 两年来,项目全体成员全面完成了预期任务,在原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63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以项目成员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篇,59篇被SCI刊物收录,10篇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在2000年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等评选中,该项目都有重要成果入选。 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已有30多亿年,复杂的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历程中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探索和研究。该项目瞄准国际上关于生物演化研究的前沿领域,充分发挥我国拥有显生宙连续地质记录和丰富的化石资源优势,集中目标,抓住关键,明确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重要生物类群的起源、大灭绝及其后的复苏和生物大辐射研究方面不仅有多项重要的新发现,而且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两年中,该项目在若干重要生物类群的起源、生物大辐射、大灭绝及其后复苏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若干重要生物类群起源研究包括在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磷块岩中,发现了具细胞结构的多细胞生物化石,并含有后生动物早期演化的“基干”类群;在滇东澄江一带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古虫类和对海口虫的深入解释为追索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无孔鱼新属,填补了斑鳞鱼及其它更进步的肉鳍鱼类之间的缺环;在辽西义县一带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许多新材料使中国学者在鸟类飞行起源和羽毛起源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提出的新假说为恐龙向鸟类进化和鸟类羽毛的早期演化提供了许多新证据,相关成果在《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在国际同行中反响较大。 生物大辐射研究虽然起步不久,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认识,如在重新厘定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寒武纪大爆发前夜多细胞生物辐射的性质和规模的研究;新建立的古虫动物门为全面认识澄江动物群的辐射增添了重要的材料;华南早-中奥陶世台地相区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和系统古生物学研究为同期生物大辐射研究初步提供了年代地层学框架;通过比较全面地研究热河生物群中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古生物学,向世人展示了中生代生物大辐射的基本景象。古生代三次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的复苏研究包括基于扬子区从近岸到盆地中心穿越奥陶-志留系界线无间断采集的四条基准剖面,修订并建立生物地层分带,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复苏事件提供了时间框架;根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识别了华南晚泥盆世部分生物门类灭绝前后的宏演化阶段;对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的研究,识别了它们在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灭绝率;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古生代-中生代交界地层162属、333种化石的定量研究,提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突然性和爆发性的,而不是传统所认为的是多期事件的组合,碳同位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这一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并已被多次引用。 两年来,该项目做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化石发掘和各类测试样品的采集工作。据统计,8个课题组在野外考察中共投入439人次、409人月的工作量。野外工作的地区涉及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辽宁等20多个省(区),考察和测制的地层剖面至少在200条以上,采集的化石及样品数量之多难以精确统计。通过大量扎实的野外调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通过两年的实践,该项目不仅凝聚了一大批国内古生物学界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做出了显著成绩。在这支队伍中,近两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2人,加上前几年获得者,共5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的1人;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人才”2人。两年来,该项目优秀中青年研究人员还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科院与人事部联合评选的中科院优秀集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的“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科院第五届优秀青年奖、第五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还有8人次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和其它奖项。他们思想活跃、观察敏锐,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加上刻苦努力,勇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该项目两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发表论文86篇,在该项目SCI收录刊物论文(第一作者)中,年轻人有43篇;4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7篇,其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3岁的徐星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4篇。已经完成的一批成果论文将于今后一两年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大批年轻人才的脱颖而出,使人们对中国古生物学在21世纪的持续发展、再创辉煌充满信心和希望。 该项目之所以能在两年时间里取得显著成果,跟重视专家组的作用和他们提出来的宝贵建议,如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交叉、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等是分不开的。发挥各课题组组长的作用,他们对新的生长点具有敏锐的嗅觉,工作积极主动,一方面带头出成果,一方面组织协调好组内工作,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进行。项目办公室的管理有条不紊,给项目任务完成创造了上佳的环境。评估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前景颇好,他们确信,该项目通过五年的研究,在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生物的辐射、灭绝和复苏的机制研究中将取得重要进展,从而推进我国理论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