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31日电 题:大粮仓,中国粮——黑龙江粮食产量“十二连冠”背后的丰收“密码” 新华社记者 刘伟、王春雨、王建、黄腾 1573.5亿斤!截至2021年,粮食产量连续12年全国第一,“中华大粮仓”黑龙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交出新答卷。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已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500亿斤,商品量和调出量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广袤的黑土地,试图了解“十二连冠”背后的丰收“密码”。 【密码一】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聊起2021年水稻收成,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所辖的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李振春笑逐颜开。“种了360亩水稻,亩产1400斤,这与农业科技分不开。”李振春说。 李振春的儿子李光旭是第三代“北大荒人”,大学毕业后,成为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名农业技术员。 “从播种到秋收,科技在农业生产上应用越来越多。”李振春根据“叶龄智能诊断”App,在水稻生长季,就可以查看叶龄生长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以前田间管理,完全靠经验,现在用大数据分析,相当于对叶龄进行人脸识别,更精准,更有效。”李光旭接茬说,什么时候施肥主要看叶龄,早了就不利于长穗,晚了籽粒就容易不饱满。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重点打造6个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建三江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李国俊说,先行示范区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并具有智能装备信息采集和环境因素、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监测等功能,可以绘制每一阶段作物长势数据图,进而科学指导生产及田间管理。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正发生根本转变,为粮食丰收增添不竭动力。北大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宝龙说,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每年粮食调出量约占全省调出量的60%、全国调出量的20%,已经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供应。 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相关部门数据显示,黑龙江目前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居全国首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3%,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 【密码二】养好“大熊猫”,用好“芯片” 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吕文波种了600亩水稻,将原来的93个“格田”改成37个。他说,小池变大池,土地更平整,不仅有利于机收,还增加5亩多地,增产6000余斤。 近年来,黑龙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夏艳涛说,格田改造后可有效增加种植面积4%左右,水稻生育期亩节水100立方米以上,还有效降低机械对耕地的破坏。 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是稳了产量。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826.9万亩,占全国的12.4%,较上年增加169.4万亩,占全国增量的13.1%。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黑龙江约1.56亿亩,占到56.1%。 黑龙江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黑土地保护试点任务。说起黑土地保护带来的好处,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打开话匣子。 “前些年土壤板结得厉害,踩上去硬邦邦的,看着都心疼。”李玉成说,经过这几年保护,种地时明显感觉土壤变疏松了,也比以前更能打粮了。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黑龙江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积温带,探索形成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抓住这“两个要害”,黑龙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21年黑龙江省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豆每亩产量400多斤。“主要得益于好品种。”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说,这几年种的都是大豆“东升”系列品种,具有高产、抗病等特点。 “东升”系列品种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培育而成,推广面积累计达5000万亩。 2021年,黑龙江建设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建设10个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密码三】为小农户找对“管家” 广袤的黑土地上白雪皑皑,一片寂静,但在我国“东极”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却十分热闹,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和村民忙着签土地托管协议。2021年这家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3万亩。 “农民尝到托管的甜头,积极性更高了。”袁胜海说,所谓托管服务,就是农民给合作社交一定托管费,从种到收,所有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到时在家等着收粮就行。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来到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考察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如何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针对小农户种植规模小且生产效率低、生产标准化低等情况,黑龙江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既提高农作物产量,又降低生产成本,更促进农民增收。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黑龙江省兰西县临江镇民河村村民李洪福为自家的130多亩地找了“管家”,每亩地交320元托管费,当起“甩手掌柜”。 “以前自己种地,一亩地成本至少380元。”李洪福说,自己种地用小四轮,托管种地用精量播种机、大农机,“同等地块,托管产量高,每亩增收100多元”。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超越合作社还探索托管和保险衔接机制。合作社理事长魏刚说,合作社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农户投保产量补充保险和收入保险,即使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也能保证农民收益,让农户对托管吃上“定心丸”。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迈向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一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说,2021年黑龙江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省推进试点。 目前,黑龙江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近4万家,托管服务面积超1.12亿亩次,服务小农户109.7万户,有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
术业有专攻!有用,就是硬道理!与其跟“草根”零碎学习,事倍功半,可能走错路、弯路,职业“天花板”就是“草根”;不如跟我国杰出财会实务名家贺志东教授团队系统、深入、高效学实务真本领 |
第一财税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税微信(订阅号) | 高收入高净值人群财税俱乐部(服务号) | 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小企业老板财税俱乐部微信(订阅号) |
|
|
|
|
|
成为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年度会员,超越时空在线学习、随用随查,从此轻松搞掂一切财税事宜! 小投入大回报!特别推荐:税务会员 普通会员 金卡会员 钻石会员 更多... |
![]() 申购指南 |
|
|
|
|
|
![]() ![]() 关于我们 - 会员业务 - 单项业务 - 收费标准 - 付款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市场部咨询电话:400-068-1291) 知识经济时代,全国财税人员全员学习、终生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著名品牌、历史悠久的特大型财税行业垂直网站 全国级企业集团——智董集团旗下产业 Copyright © Since 1995 www.tax.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粤ICP备202103128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备案: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477号 |